top of page

520政府宣布學校不得因服儀處罰學生之後,您心中是否有個聲音說:
「我昨天才念完一個孩子要穿白襪子,這下我怎麼管學生?

或者是「萬一學生穿比基尼也可以嗎?這可亂了!」

還是「本來尊重學生是好事,但沒有處罰真的可以嗎?」

不管您是哪一個心聲的苦主,我們都聽見了。

為了處理您的困擾,我們囊搜了古今中外的知識與意見來為您解惑。如果您是老師,這是一份解惑、精進、實作兼具的指南如果您是家長或關心教育的人,這可以提供您簡單跟上時事又開眼界的教育觀點如果您是學生,這絕對會是您與師長溝通的必備說帖

誠心地向您推薦:

服儀問題小手冊

​行政院長發文提醒:「學生可以依冷增添衣物」

=制服的初衷形同虛設?破壞校內民主機制?

​來看看知性篇「制服的歷史

Home

教育的一小步 是國家的一大步

​序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我們這一代人在台灣目睹了許多重大的轉變:如果是三十年前,誰能想到總統會被罵到臭頭,而還沒有一個人被抓去關?如果是廿年前,誰能想像同志不必躲在新公園,而竟敢公開地結成連理?每一件「新生事物」的背後,都隱藏著價值觀的更新,而我們這些身處其中的人,無可避免地,也都面臨著自我調適的挑戰。

  相對於前述的那些,學校裡的「服儀解禁」實在是小事一椿;畢竟,內褲還不能穿在外面,而校園也還不至於變成天體營。雖然如此,這事的本身,仍然代表著一種價值的選擇。多年以來,我們相信只要是通過民主程序的決定,大家都應該遵守;這是第一次,我們提出一個質問:民主程序到底可以管多大?

 

  換言之,如果不涉公共福祉,而只是個人私領域內的偏好,難道也可以由大家投票決定?如果有某一天,全班透過多數決,規定每個人都只能吃飯而不能吃麵,這樣可以嗎?所以,民主固然是極高的價值;但在民主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價值選擇,那就是,公眾對個體的權力,應該留在哪條界線之外。

學生的制服,和軍警、消防、醫護等特殊行業的有本質上的不同:後者的制服, 其實是一種「工作服」,出於工作上或為便捷、或共區辨、或示權威之必要,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所以是以「利他」為目標的;前者則據稱都是為了「穿著者」的利益,即使是為了達成抽象層次的團體感、榮譽心等等教化目的,也是相信這種教化是於受教者有益,所以學生穿制服,應該是一種「利己」的行為。既然是利己,那個「已」難道不能決定他要不要「被利」?

 

  以上,當然是純就邏輯來說的,但在現實上,人畢竟不是完全理性的動物,所以一個社會在某個時間點,還是有它自己約定成俗的一些準則,所謂風俗習慣的就是。比如個人生死,若不涉他人,總應該可以由個人決定吧?但我們的社會到現在還不允許安樂死,照邏輯說這是不對的;但照風俗文化,這就不是講道理的事情。然而,做為現代文明人,我們應該有一種共識;凡是屬於這種「不是依照道理,只是由於習慣」的事情,我們都願意抱著更開放的態度,允許更多元的意見,隨時準備好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彈性,以便為下一代保留更大的可能性——不要像我們老祖宗那樣,凡事都以為是舊的好,以致於幾千年來進步非常緩慢。

 

  關於服儀這種事情,許多長輩們說得好;做為校友,他們說「那是我們共同的記憶」,意思當然就是「我們以前都是那樣,現在怎可變成這樣」,換言之,長輩們清楚地指出他們所關心的服儀,恰恰就是「不是依照道理,只是由於習慣」的那種事情。認清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不用再勞神苦思,去為制服瞎掰什麼理由了——而另一邊的人,也只要多體貼長輩們的心情,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就可以了吧?

 

  看起來,教育部這次的宣告,所謂「不得因服儀處罰學生」,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他們不敢說「從此不必穿制服」,更沒有禁止「學校規定制服的樣式」,只是用「不得處罰」來宣告:服儀這種事情,我們現在做了一種選擇,選擇把它歸為「私領域」,因而「公眾強制力」不宜侵入;但另一方面,無論多少人願意因襲舊習而穿制服,那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曾經有一個時候,男人留長髮會被警察抓去;現在警察不能管這種事了,卻也不表示全國男人都得留長髮:某些人願意在頭髮上變怪樣,大家基本上還是看不慣的;熱心的人也許會去勸告,但不會有人認為「公權力」可以處罰他。「服儀解禁」也與此類似,校方或同學儘管善盡勸導之善心,但處罰他,教育部說,從現在開始,是不可以的。

 

  批評的聲音當然不會少,但從整個社會的一般反應看來,似乎也沒有人因此想把部長拉下來;這表示,一種新價值的選擇,已經逐漸成形——而這個選擇是重要的,因為它涉及「公領域」和「私領域」的分際,代表著我們的教育又跨出了一小步。但我們要慎重指出,雖然就教育而言這或者是一小步,但就整個國家而言,這象徵著我們往「以人為本」的方向,又邁進的一大步。

 

  然而,在肯定這個改變的同時,我們深深知道,在實務的教學的場域,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正如所有的改變一樣,總會造成某種震蕩;而發生在園裡的任何事情,我們都認為是無比的重要,都應該得到所有人的真心的關切。這一場研討會,邀請了老師、學生、家長,以及相關的學者專家,希望能集思廣益,就「服儀解禁」一事,為我們的教育盡一份心力。

自我篇
調適篇
知性篇
實務篇
心聲篇
同場加映
與我們聯絡
自我篇

俗語說:百練鋼不如繞指柔;經驗也告訴我們,溫柔往往比強悍更有力。

面對改變,迎接挑戰。我們願意知道自己心裡有多大的空間,思維有多少彈性。

那麼,讓我們先來了解自己吧!

〈自我評量〉
請在各題的空格中填入1~5的評分:
 1.非常同意; 2同意; 3不確定; 4.不太同意; 5.非常不同意

 

  1. (__) 孩童最應該學習的價值,就是服從並尊敬長上

  2. (__) 沒禮貌、有不良習慣、及出身不正的人,很難與尊貴的人相處

  3. (__) 如果大家都能多做事少說話,世界會變得更好

  4. (__) 生意人與工廠老闆,就一個社會的需要而言,要比藝術家及教授更加重要

  5. (__) 科學是有它的一套,但世上還是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是人類永遠都別想弄懂的

  6. (__) 年輕人難免會有點叛逆,但長大以後,就應該老老實實的

  7. (__) 國家最需要的,比起完備的法律與政治系統,就是要有幾個勇敢、無懈、肯奉獻、而人民可以全然信任的領頭羊

  8. (__) 不付出代價, 不透過受苦,就別想學到重要的事情

  9. (__) 如果一個人有什麼問題或是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想它,而且去做積極的事情讓自己忙碌

   10.(__) 不管怎麼說, 人就是有兩種:強者及弱者

 

總分: _______ (請將各題答案加起來即是總分)

以上問卷, 取材自「權威型人格量表」(由Theodor W. Adorno等所提出的California F-scale), 但經過篩選修改後, 重點已經不在什麼權威不權威, 也無涉什麼人格不人格, 而是對於內隱性的「心理傾向」的一種了解: 這種了解將有助於重建自我圖相, 特別是關於個人在面對新情況的「調適度」方面。

自我篇

5-24

為人較為拘謹, 常和靈活多變的年輕人格格不入;有的時候甚至會導致某些相處上的困難,使雙方經常處於備戰狀態。

評分參考

25-39

心胸較為開放,能傾聽多元聲音,並做多面向思考; 遇事多能變通,往往因而巧妙化解衝突,逢兇化吉,轉敗為勝。

40-49

頭腦非常開通,生活相當自在,而週遭的人都非常幸運;所以請繼續保持,不要受到某些「自以為是」的人的左右。

50

請檢查答題過程, 再重新考慮一次。

調適篇
蔣經國總統曾說:「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並提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與國人共勉。現在面對服儀解禁,我們也可以用處變不驚的精神,發揮最高智慧展開自我調適。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原則:
之前可以,現在突然說不行處罰,叫我情何以堪?這不是要學生看我笑話?
 
學生心思都在衣服上面,無心於功課怎麼辦?

不穿制服會凸顯弱勢學生的身分與背景,不是讓他們處境更難嗎? 
 
校園安全怎麼辦?
 
難道出席重要集會也可以亂穿嗎?總統就職典禮可以穿短褲嗎?
 
不能處罰服儀,學校要怎麼管制那些搞怪的學生?
先肯定自己這些年對教育的奉獻,不管別人說什麼,只有我們知道自己的努力。

01

不管時代潮流怎麼變,我們的教育初衷是不會變的。

02

服裝儀容畢竟是小事。孔子曾說「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以」,學生作重要的是學做人處事的道理,穿什麼似乎沒那麼重要。

03

都是教育部的規定,又不是老師的責任,這事情怎可以怪罪在我頭上。

04

校園安全有警衛顧著,不用太擔心。我們所要負責的只要讓學生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05

不管時代潮流怎麼變,我們的教育初衷是不會變的。

06

學生如果要在服儀搞怪,不用太擔心,”搞怪”就只是為了要”搞怪”而已。如果見怪不怪,小孩就不能”搞怪”了。

07

服儀不能處罰,等於是解除老師管教服儀的重大責任。更何況,解除髮禁到現在,學生的頭髮都還在(沒有無法無天啊!),大多數學生還是一樣遵守規定。由此可知,服裝儀容解禁後,服儀也是不會消失的。

08

調適篇
知性篇
​知性篇

知識即是力量,關於服儀解禁,我們為老師準備一些力量,敬供參考:

制服的歷史

  制服最早是出現在歐陸的宗教神職人員,教會興設學校給貧窮或失親的孩童就讀。教會學校沿襲教會的文化,也要求學生穿著制服。例如1552年的基督醫院學校,制服樣式是類似修女或修士的服裝,並且使用較便宜的藍色布料。

另一個是更晚期的工業革命,人們大量進入了工廠成為工人,包含兒童。英國政府為了解決工廠童工問題,頒布了「初等教育法」規範了義務教育,也規範了童工教育,廠房學校因運而生。

制服的目的

  不論是15世紀的教會學校,或是到18世紀的廠房學校─儘管在當時已經是出於人道、甚至進步的政策─但不可忽略的是,教會和工廠都是使人去成為某種工具,不論是神的工具還是工廠的工具。而在這之中,制服就是為了去除個人的特色,讓人能更徹底的成為「某一個角色」的最佳工具。

關於制服的一些實驗

「匿名」會讓人更服從、更冷血?

  社會心理學家Zimbardo透過了兩個實驗解釋了制服的力量。

1970年,他進行一個「匿名實驗」。這個實驗裡,他將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是穿著遮住臉的黑色長袍並匿名,一組穿著一般並別上名牌。他告訴受測者們,隔壁有一個學生在唸書,如果他唸錯了,受測者必須按下按鈕電擊該學生。實驗結果證明匿名的人會明顯的延長電擊學生的時間(增加對方的痛苦)。Zimbardo因此認定透過匿名,人會變得更有侵略性。

​  但是當他把同樣的實驗使用在應該非常服從的軍人時,卻有徹底相反的結果:匿名的軍人電擊學生的時間反而比一般軍人短!Zimbardo猜想,匿名的軍人也許是因為失去了軍人的團體特徵,因此不如原本的有侵略性。於是他又設計了下一個實驗。

制服能讓人更徹底的「角色扮演」

  Zimbardo在史丹佛大學設了一個監獄,他特別挑選一群心智健康,沒有好鬥傾向的大學生,將他們分成囚犯和獄卒,徹底的去除個人特質:囚犯穿著一樣的毛帽和病患長袍,只用號碼區別他們;而獄卒穿統一的卡其制服,及戴反光的眼鏡以遮住他們的臉。

  實驗一開始,囚犯們開始暴動、撕去編號並取笑獄卒,獄卒為了控制場面,強迫囚犯做伏地挺身,甚至脫光他們的衣服,拿走他們的飯菜、枕頭、毯子和床、讓他們空著手清洗馬桶。很快的,囚犯徹底的服從獄卒,獄卒也嘲笑並虐待他們的囚犯;效果之驚人,使原本預計兩周的實驗,在第六天的時候就被迫中止。

關於制服的真實教訓 

  而比起史丹佛監獄實驗更能直接證明制服的「好用」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納粹。希特勒透過整齊的精美制服形成的團隊,加深了政府、軍隊,甚至是人民的歸屬感。穿上制服仿佛就轉換了角色,去個人化,加上不斷的灌輸愛國思想,使人徹底地成為一個工具;因此當一個納粹軍官在屠殺猶太人的時候,他不會覺得不道德,因為是為了「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帝國」。

  當人成為一個徹底的工具時,個人的判斷與道德責任就不存在了,如同史丹佛實驗中虐待囚犯的獄卒說:「我們以為當我們逾越界線時會有人來提醒我們,所以我們就一直下去」

制服的歷史
關於制服的一些實驗
從法治看制服

難道不可以透過全校投票
規定制服與處罰嗎?

  法治國家,要限制個人自由,只能由法律規定或授權。而要限制人的穿著(制服),除非是基於工作、安全等需要,否則是否穿制服就應是個人選擇。雖然,學生的身分在法律上有它的特殊性,但是,除非我們可以說出制服具有的教育意義,否則不應該因為「學生」就可以限制他的穿著。

  而且,對個人自由之剝奪或限制,只有關乎公眾的事情,才能透過民主投票程序來決定。否則任何事情都可以透過多數決來決定,民主不就成為迫害個人的工具?

制服真的有這麼恐怖?

  儘管沒有一間學校想透過制服去傷害小孩,或者,諸多國家都有學校制服,而職場也大多要求穿著制服啊;但身為教育工作者,當我們要求孩子有體育課時也不能穿球鞋進校門時,是不是要求學生無條件的服從呢?當我們說「學生該有學生的樣子」時,是不是用成人想像的「學生」,抹煞了每個孩子原本的特質和美好?

  制服作為一種「去個人化」並且「將人作為一種工具」的這層意義,是不可忽視的。更深層的意義是,把不穿制服者,當作是損害團體榮譽的害群之馬加以處罰,是把人當作是「殺雞儆猴」的統治工具。當「制服」不是一種選擇,威權仍遺留在我們校園之中。

從法治看制服

​法規解釋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二十一點第三項、第四項

「除為防止危害學生安全或防止疾病傳染所必要者外,學校不得限制學生髮式,或據以處罰,以維護學生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並教導及鼓勵學生學習自主管理。」

  除前項情形外,有關學生服裝儀容之規定,應以舉辦校內公聽會、說明會或進行全校性問卷調查等方式,廣納學生及家長意見,循民主參與程序訂定,以創造開明、信任之校園文化,且學校不得將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白色部分為105年5月20日教育部修正發布)
 

〈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之原則〉第六點、第七點


「學校對於違反服裝儀容規定之學生,得視其情節,採取適當且合乎比例原則之輔導或管教措施,並不得加以處罰。
前項管教措施,僅限於正向管教措施、口頭糾正、列入日常生活表現紀錄、通知監護人協請處理、書面自省及靜坐反省。」
「學校得訂定較第四點及前點寬鬆之規定。」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第四點第一項第三款

「管教:指教師基於第十點之目的,對學生須強化或導正之行為,所實施之各種有利或不利之集體或個別處置」

 

「處罰:指教師於教育過程中,為減少學生不當或違規行為,對學生所實施之各種不利處置,包括合法妥當以及違法或不當之處置。」

  從上面的定義可知,只要是為了導正學生行為而做的「不利處置」就是處罰,而合法妥當的處罰方式(非體罰、誹謗、公然侮辱、恐嚇及身心虐待)當然是管教的一種方法。

所以,所謂的「不利處置」並非指這個處置之目的是要對學生不利,而是懲處的方式客觀上是剝奪學生自由或造成壓力,所以當然包括記過、記警告(書面懲處),也包括因學生違規而罰他「站立反省」、「增加工作或作業」、「公共服務」(勞動服務或愛校服務)、「取消參加正式課程以外之活動。」、「要求靜坐反省」等方式。因此儘管是現行的規定,還是有不完善之處。

法規解釋

「愛校服務」算處罰嗎?

  罰小孩「站立反省」或「愛校服務(勞動服務)」怎麼會是處罰呢?讓學生學會反省、或讓學生從服務中學習有什麼不對?


  反省不代表一定要「站著」,而「處罰」與「服務」的最大差異是,違規行為與勞動行為之間是否具有對價關係。如果勞動是因為違規,當然是處罰,而不是「服務」了。


  如果老師真的認為非處罰不可,也千萬別硬凹成「這不是處罰」,這樣的「指鹿為馬」「強詞奪理」是會讓學生瞧不起的。每當學生做錯事情卻不承認,大人難免會覺得學生怎會這麼卑劣,現在卻換成要老師知道違法卻要說是「站立反省」「愛校服務」,對老師來說,實在難為情。

實務篇
實務篇

1

面對學生的質疑挑戰

怎麼辦?

  試圖挑戰權威,是人類的天性,是文明發展的起源。倘非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對於天動的質疑,倘非哈維叛逆於當時醫界一致對蓋倫理論的盲從,人類將裹足不前。更重要的意義是,他們並非反對上帝,而是反對對權威的盲從。

所以,當學生直接詢問您這些問題,或質疑您的說法,不僅是好事,是大大的好事。一是學生必定對於您有足夠的信任,否則因恐懼噤聲都來不及了,豈敢起身質疑?能讓學生信任,不是件好事嗎?二是,學生願意提出質疑,不論是為了追尋答案,或者挑戰權威,二者對於學問或做人做事來說,不都是值得慶賀的好事嗎?

  當然,好事歸好事,但有時真的很難好好回答,尤其是,這些質疑的內容與語氣有時候不是那麼禮貌或善意。所以,老師您可以試試看:

學生挑釁,老師您可以選擇沉默

 

老師也是人,對於專業被質疑,或不好的語氣,會有情緒,理所當然。當然,老師應該要避免因為情緒而做出不當的舉動或言語,但是,為了迴避情緒而選擇用權威叫學生聽話,也只是暫時壓制學生的質疑,甚至引起更多的衝突。

可以跟孩子們實話實說

 

可以跟孩子們實話實說。(當然,回應前建議老師先試著看見與讚美孩子對於追尋答案與挑戰權威的價值與勇氣。)

老師可以直接回應孩子的問題,可以或不可以,有違法或沒有違法,會或不會。不管哪個答案,請您務必說明理由,甚至直說出您的困擾與擔心。

不說理由的勸誡,或者只是把抬出「學生應有的樣子」這樣的理由,不管態度如何和緩,在學生眼中您只是個頑固不靈的死硬派。

試著說服學生

 

要說服學生,就必須先研究出「非得有服裝儀容規範,且不遵守規範非得要處罰」的理由。這些理由不僅要說明學生,還得要說服自己。所以,除了找出支持自己想法的理由外,還非得找出主張解禁的理由來好好研究不可。

建議老師先自問自答,先從學生的角度去發想追問,並且分別從不是老師(學生或其他社會人士)與老師的角色來回答問題。再回到老師的身分,去追問自己為什麼非得有服儀不可?

例如,有學生可能會問您:「您們都不用穿制服,為什麼學生就要穿?不穿還會被罰站?為什麼穿衣服不是個人自由?」。既然是要研究,不論從哪個角度的回答就不能只是「學生聽話就好」「小孩有耳無嘴」之類的回答,必須要有理由,且能說服自己的。

誠意會換來認同

 

當老師這麼努力找理由說服學生,不論學生認不認同您的答案,但他會認同您這個人(是個願意花時間說道理的大人),他會知道每個人都有價值堅持,而這個老師不管再怎麼不認同他,還是努力想理由說服他,而不是只給答案要他順從。

這樣的對話與思辨,不正是民主教育最好的典範與價值?

面對學生的質疑挑戰怎麼辦?

2

​學生奇裝異服,怎麼辦?

異服與時尚

 

有人說是奇裝異服,有人說是Fashion(時尚),如果我們一定要學生穿得「樸素」,可能會反而被說成是太落伍或保守。

雖然對於異服或時尚怎麼分,每的人想法或感受不同,但總有個約定成俗的界限,超過這各界線的,警察也會出面處理。所以如果學生還在約定成俗的範圍裡,但老師還是覺得不妥,可以先勸導他普通就好。

學生奇裝異服怎麼辦

2

只要讓全校沒有人故意用奇裝異服來「胡作非為」就成功了

 

會故意穿著奇裝異服”搞怪”的學生,絕對不會是多數,甚至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是絕對極少數。因為追求美與流行對於青春期的國高中生是很重要的,學生也實在無須賠上自己的尊嚴來搞破壞。當然,如果有這樣的學生,或許是學校介入了解與輔導的機會。

所以,不讓學生故意跟學校作對,用強迫穿制服這種對立的方法是沒用的(這樣不是讓學生更想反了嗎?),反而應該釋出善意讓學生理解學校是可以溝通的。當然,這邊的溝通是指學校應該說出道理來,而不是”唸”出教條要學生遵守。

 

面對願意講道理的大人,學生還能反什麼呢?抑或者,學生根本無需耗費力氣去與學校作對,因為沒道理的作對,不只浪費青春,根本遜斃了!

差異就是珍寶

 

從眾是人的天性,一個孩子用不從眾的特立獨行來向世界宣告思想,正是他的珍貴,而他的珍貴需要有您的眼光與支持。

教育,是理性面對人從眾的傾向,以便保留人理性思考的可能性的一種方法,更應該是,鼓勵人保有他不從眾的勇氣,去驗證人類理性思考的極限。

心聲篇

想不管,但學校給壓力怎麼辦?

當老師也覺得不用管太多,但學校卻要求老師檢查學生的服儀、或處罰違規的學生,夾在學生與學校中間,或夾在守法與違法之中的老師,或許會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還是會擔心成為學校裡的不聽話的黑羊,被學校對付。
這時候,您可以:

 先遵守法規
為了學校的要求而違反教育部規定,對學生檢查服儀或為處罰,到頭來如果學生或家長申訴,是老師違法處罰,與學校無關。而且,為了保全學校的威嚴硬凹不是處罰,不只讓學生瞧不起、引起反感,最終會失去學生的信賴,讓自己成為學生眼中陽奉陰違、不遵守法規的老師,得不償失。

跟學校說實話

把必須守法的擔心與需求跟學校說明,學校想要叫老師進行檢查或處罰的主事者,再不甘,最多就是自己去檢查或去處罰。老師沒有違法,根本不用怕學校事後算帳,對學校來說,最多就是個怪人或是難以合作的人而已。但我們最終守住了法規與教師專業的界線。
老師是學校重要的成員,縱使學校想主導服儀的人再威權,只要每個老師都把遵守不能處罰的規定,學生以及教育部就是老師們最好的後盾。

守住教育,成為學生的後盾

如果教官或者學務處人員在校門口檢查到學生違規直接處罰(記點、罰站或愛校服務),身為導師,夾在學校及學生之間會有為難。但無論如何,還是會建議老師跟學校要回學生的輔導權。一個導師出面說要親自處理學生的問題了,教官或學務處怎可能不放手?甚至可能會非常歡迎老師減輕他們的工作量。
當我們選擇成為學生的後盾,不願意和學校一樣硬凹,我們就能贏得學生的信任。

 

1

想不管,但學校給壓力怎麼辦

心聲篇

心聲篇

景美女中 黃衫學潮

「只有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

花蓮高中 謝秉霖
「就讀花蓮高中,身邊不乏學科能力表現較優異的同儕,在投入課業的同時,他們也從不認為『外表』不重要,出門前往往需要花數十分鐘整理頭髮、假日出門也總是穿著不馬虎。親自訪問6名同學及其家長後,同學大多認為『將自己打扮好後,出門更有自信!』,更有5位家長表示支持:『如果這短短的十來分鐘,能讓他心情愉快一整天,我不懂有什麼好反對的!』儘管樣本取量不多,但我們相信,讓孩子擁有『自主管理』的能力,是家長、老師、孩子都樂見的成果!」
(取自〈哀哉,服儀早該解禁〉,風傳媒觀點投書)

高中生 楊皓勛
「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要怎麼教育學生們對於金錢觀、貧富差距的正確觀念,出了社會我們仍然會碰到這些問題,但並沒有人教導我們該怎麼去面對去調適這些差異。並不是怕學生被比較、被欺負,就認為套上了制服一切的問題就消失了,這豈不是掩耳盜鈴?」
(自由廣場》靠制服解決問題 那教育也太簡單了)

雲林正心中學學生
「不想讓我們花太多時間在頭髮上?我們都高中了,分配時間不就是該讓我們學習的嗎?您們說大學了要怎麼留隨便您,這樣對嗎?教育是長久的工作,在高中階段您也要讓我們試著嘗試呀,不是全部都推給大學吧? 雖然murmur那麼多 也無法改變什麼吧?!最爛的理由就是,這是正心多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一個不懂得變通的學校,是要怎麼變強啊?」(Meteor論壇)

政大附中學務主任 許恬怡
「服儀規定容易引起師生衝突,政大附中沒有制服,卻無礙教學與管理。雖然沒有制服,但政大附中設定每年九月最後一個週五是「制服日」,學生可穿以前畢業學校的制服,甚至Cosplay 動漫人物。學校舉辦春季舞會、畢業典禮等正式場合時,則要求學生著正式服裝,順便教導穿衣禮節。合理範圍內,讓學生自主決定,師長不妨放開胸襟,不要把學生限制在一定的框框裡。」

女人迷編輯
「學生穿制服倘若只是為了維護校譽或是滿足校內少數師長對於整體團體榮譽的想像,那制服是否非穿不可就很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專欄作家/家長 丘美珍
「正處青少年時期的國高中生,正是『轉大人』的階段,他們不怕挑戰權威,不惜犯錯也要彰顯自己的存在,尋找自我,這是不斷與現實衝撞的成長之路。我有一位在少年觀護所擔任輔導員的同學說,國三到高二正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在這其間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常常是向大人求救的訊號,『少年宜教不宜罰』是我最刻骨銘心的體悟。
對所有身處第一線的老師們來說,這考驗也許來的太早,措手不及。但家有國中生的我,不只一次看到學校老師團隊如何一次又一次以無比的耐心和愛心,教導、影響,讓這群少年少女能夠慢慢長成為自尊、自信、自愛的年輕人。
不能懲罰時,就溝通吧!這樣新的服儀規定,會將學校變成新的管教戰場,還是成為師生和平相處的契機,全在老師們的一念之間。懲罰也許能收一時之效,溝通才能造成長遠的改變。老師們,加油!」

青平台研究員 李重志
「製造喜歡主動穿校服的誘因,而不產生抗爭的機會,此後,同學可以不再把精神耗在跟學校抗爭皮毛小事,而去追求更重要的事,例如成績的表現、節省的美德、人際的關係,甚至是美美的打扮自己。誰說打扮自己不能是一種美德?學校教育裡關於道德的教育,是下一個反省的課題。但不論如何,所有教育專家都可以同意:「善」,不是用規定出來的。」

英國最先遵循性別中立的校服政策的中學校長「這與我們的校風是一致的。我們認為,兒童有權利以他們認為最舒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身份。」

高中教師 黃益中

「是學生給了我們這些大人/老師對話的機會,學生透過有條理的論述、各種形式的串聯、輿論宣傳訴求、甚至還自拍微電影廣告,在在展現了新世代多元的學習能量。學生要的是溝通、是民主、是程序,這種理性訴求,不正是老師們夢寐以求的學生自主能力嗎?」

高中教師 郭復齊:「這是好事,一則尊重學生自主權,另也保留學校制定服儀空間,如何讓服儀成為生活教育一環,訓練學生有品味或安全的穿著,校方跟教師須思考。」

高中教師  李冠賢
「生活習慣是建立在人們的共識上,而不是用權力或懲罰去強加給人。這個概念在現在大人的世界是普遍被認可的,但用到小孩的身上時,卻什麼都被打折扣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小孩沒被當作是人看。」

作家 張家哲
「或許會有人反駁:『那是因為學生太調皮,才需要管教!』於此我只想問,您不拍皮球,皮球會彈嗎?」

同場加映
Contact

C

​聯絡我們

如果有任何意見或相關的問題,歡迎來信與我們聯絡,或是直接致電至人本教育基金會辦公室!
​02-2367-0151

Success! Message received.

​02-2367-0151

  • 圖片5
  • Facebook Social Icon
  • YouTub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